support hotline 021-65210156
Login|Registered
Home
Public class
Internal training
Consulting
Expert
Knowledge
service
About Us

突破企业风险管理存在五大黑洞

719 Views Author:
 

 

2011-06-10 14:07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摘要: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落后甚多,细数起来,企业风险管理存在五大黑洞。 

 

  【牛津管理评论-讯】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落后甚多,细数起来,企业风险管理存在五大黑洞。

 

    高风险投资管理黑洞

 

  随着国内企业规模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许多大型企业开始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开展投资活动,初期看来这固然是资本运作的有益尝试,但由于对于高风险投资缺乏足够了解,监管部门及企业内部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使得失败的教训屡见不鲜。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原油期货交易中亏损了5.5亿美元,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但灾难远不止于此,新加坡股市一度疯狂打压中国股票,使得其他无辜企业遭受牵连,从长远看更严重败坏了国内企业的海外形象。

 

  央企应正确认识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加强金融衍生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对高风险投资业务既不能盲目参与,投机炒作,又不能敬而远之。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为限制央企进行高风险投资定了基调,他同时强调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对冲风险是国际化企业应该掌握的方法。为提高对中央企业的监管力度,国资委相继出台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今年还将专门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境外投资方面的监管制度,以规范央企境外投资活动,降低央企境外投资的风险。可以预见,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将规范中央企业的高风险投资行为,但改善程度还取决于央企自身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力度,考虑到行业地位和示范效应,央企在这一方面的规范将对其它国企、民企带来正面影响。

 

  重大投资项目管理黑洞

 

  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进行重大投资项目管理的依据主要来自于《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地方国企则主要遵照执行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各地政府加大了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纷纷出台地方国企重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政策。山东推行重大投资项目实行论证制,完善省管企业监事会制度,推行省属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制度,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组织体系,不能单独设立国资监管机构的也要明确责任主体,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实行责任追究制。贵州省通过建立特别审查机制等手段,加强对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保护。

 

  2007年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投资监管,在继续加大对股权投资、资产并购等新型投资活动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加大对具体项目的投资后评价力度,初步考虑每个业务板快各选择一家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进一步推动企业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国家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加强监管还体现在外资并购上,近年来外资进入呈现大规模、多行业、追求控股和行业垄断的趋势,对国内企业和行业带来很大冲击,甚至在某些方面威胁到了我国的产业安全。国家为此出台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发改委也完成了一篇关于外资并购审查的报告,建议对9个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和9个关键领域内的重大外商投资项目进行重点审查。

 

  分公司管理黑洞

 

  对于企业而言,设立分公司是异地经营、高速扩张的有效方式,因为分公司比总部更接近当地市场,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映,更好地把握当地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能为总部搜集当地市场信息,以及在当地宣传企业形象。但所谓山高皇帝远,在总部对分公司的管理中,集权和分权成为艰难的选择,集权能够实现对分公司的严格控制,但丧失了快速反映的能力;分权则给予分公司自主经营的空间,但也容易失去控制;因而集权和分权的平衡将直接影响到总部对分公司进行管理的风险大小。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之所以在原油期货交易中栽了跟头,主要源于其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相关部门早已出台《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对国有企业相关业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中航油却对新加坡分公司资金权限、设置止损点等缺乏监管,以至于期货交易亏损一再累加,终于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总裁陈久霖同时兼任集团副总,在分公司一手遮天,集团董事会对其都难以约束,内部制定的《风险管理手册》更是形同虚设。

 

    海外应收账款管理黑洞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商务部预计2006年我国贸易总额有望超过1.7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963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排名中名列前茅。然而伴随着贸易额增加的,是国内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迄今已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预期无法收回,海外应收账款已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巨大风险。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用交易逐渐取代现金交易成为企业结算方式的主流,在欧美国家信用交易甚至已占到交易总量的80%,而在国内这一比例仅为20%,尽管如此,欧美企业的坏账率也仅为0.25-0.5%,而国内企业则高出数倍;在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上,美国为45天,中国为125天;足见国内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之底下。但尽管如此,国内企业在外贸中大量采用信用交易的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出口的产品大多技术含量不高,因而只能在价格、结算方式、付款条件等上面做文章,比如为节省5%的信用证手续费而选用信用交易方式,在货品发出后大都等到付款期末才到去办理收款业务。另外,国有企业的外贸指标压力也促使其为完成业绩指标而甘冒出口风险。不可忽视的是,国内长期执行严格的海外投资和外汇管制政策,也使得部分企业通过操纵海外应收账款规避审批、缓解海外公司资金压力。

 

  长虹曾经是国内家电企业的领军者,拥有良好的业绩和口碑甚佳的企业形象,却为了拓展海外市场与美国APEX进行了大量信用交易,结果导致海外欠款高达39亿元,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而长虹的信任管理者在2004年一次性计提26亿元坏账准备,以表示重振旗鼓的决心,但也使企业在证券市场备受打击,至今未能恢复元气。

 

  长虹的案例并非个案,大量赊销在国内企业的出口交易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国有企业更为严重,因而对于贸易风险的管理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要解决海外应收账款问题,企业可以委托专业追账公司,但必须承受高额的追账佣金;也可以通过仲裁方式,但企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且仲裁结果的执行也存在困难;还可以申请进出口信用保险,如保理业务;从根本上,企业应建立3+1的内部信用管理体系,3即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及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1指建立信用管理部门。

 

  国企财务审计黑洞

 

  对于国企的财务审计黑洞,最有说服力的事例莫过于国资委于2004年对当时的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进行的突击检查,检查发现,有120家企业有相当部分的财务状况没有进入财务审计报告;有30家企业的财务审计不全面或不深入;有13家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结论与事实相反;还有13家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存在技术问题。尽管距离那次检查已有2年多时间,但种种迹象表明,国企的财务审计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基于此,国家加强了对央企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署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审计的三项重点:一是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特别是损益的真实性,严肃查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关注营销费用的管理和使用,治理商业贿赂。二是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检查重大经营决策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增强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益意识。三是关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分析和评价企业资产的质量状况和保值增值情况,揭露国有资产流失及侵害职工利益的问题。

此外,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算审计也作出了严格规定,要求各中央企业加强对所属上市公司(包括实体在境内的境外上市公司)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管理,具体要求如下:一是合理安排上市公司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计划,不得因为上市公司年度财务决算公告时间滞后而影响企业集团财务决算工作的整体进度;二是对企业与所属上市公司之间的投资、往来和关联交易等事项进行认真清理,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完整;三是企业所属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必须满足财务决算工作的统一要求。

 

  沙特麦加轻轨铁路项目使中国铁建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同时也给企业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在企业走出去或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控能力!

 

  中国铁建股份公司董事长孟凤朝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讲到中国铁建存在的主要问题时,也把风险管控能力不强摆在了突出位置上。

 

  风险管控能力不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软肋

 

  过去,我们也常讲建筑行业是高危、高风险行业。但仅仅是从安全角度来讲的。毫无疑问,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着作业环境差异大、工程地质状况具有不确定性等显著特点,安全生产始终是企业风险管控的重中之重。然而,沙特项目和企业发展经历说明,企业的风险绝不仅仅是存在于安全生产领域。第一会达风险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吕多加说:2008年,中央企业的第一风险就是投资风险,价格、现金流、安全环保。他认为,全球企业十大风险较之以往发生了变化,依次为国际金融监管环境对企业的重大挑战、获取信贷、经济复苏放缓或二次探底衰退、人才管理、新兴市场、成本削减、非传统市场进入者、严厉的环保措施、社会认同风险、企业社会责任及进行联盟与并购扩张交易。社会责任被首次列入风险之内。

 

  2004年,由国资委牵头组织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课题研究组,在部分国企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相当一部分国企的经理认为,最大的风险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家政策导向,战略决策失误等等。而美国一家统计公司对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跨国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竟高达上万种,企业能够控制和管理的也达2500多种。

 

  尽管世界各国的统计方法有所不同,调查的对象有所不同,对风险的分类和确认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所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也必然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大量存在而引起的。换句话说,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就必然存在风险。

 

  一般来讲,风险一般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危害性风险。从风险源上讲,可分为外部的和企业内部的。从外部环境上看,政局的动荡、金融风暴的席卷、国际汇率的变化、宗教风俗的影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的发生、突发事故的袭击、国家领导人的更替、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异国合同和法律政策的误读等等,都会使建筑企业特别是海外工程施工产生诸多风险。从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过程来看,盲目的投资扩张、缺乏慎重的收购兼并,是菜就往篮子里捡的招投标、挂靠承揽、违规经营、分包转包、甩坨子式的大包模式、管理滞后、用人失当、生产要素紧缺、企业内部矛盾重重、资金紧张、巨债压身、现金流或供应链断裂等等,都曾让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交出了昂贵的学费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世界500强企业名录中,每隔10年就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从这个名录中消失,或落魄、或破产。包括巴林银行、美国世通、安然、安达信、德隆,贝尔斯登、美林、雷曼兄弟,摩根斯坦利,还有中国的巨人集团、中航油等等,都是因为在企业春风得意之时忽视了风险的存在,使企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反观在世界500强中长期站稳脚跟的企业,无不对风险危机存有深刻的认识和戒备。百事可乐公司的负责人韦瑟鲁普在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反而提出了末日管理的理论,他经常以令人信服的大量信息和事实,让员工体会到末日似乎不远,以此来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斗志。比尔?盖茨同样是个风险意识非常强的人,他认为风险和危机意识是微软发展的原动力,微软的口号是不论你的产品多棒,你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这种风险意识,使微软发展到今天。

 

  每个企业所遇到的风险或危机,几乎都有前车之鉴,但杯具总会在不同的企业反复重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风险管控和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中,不重视、不研究、不善于举一反三从曾经发生的危机事件中吸取教训。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周放生说:中央企业天天在做投资,天天在搞工程,风险评估非常重要。重大工程要做全流程、全过程的工程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在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市场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可管控范围内的过程及系统方法。目前,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地方组织通过了风险管理的立法,制定了风险管理标准和相关程序。2004年9月,美国的COSO组织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这对全世界产生很大影响。日本资生堂、JR西日本铁道公司、松下公司等企业相继成立了对公司整体的所有风险进行综合统括的风险防范组织――综合风险对策委员会和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委员会使命、风险分类、主管部门、防范措施、应急处理流程、执行程序、管理监察、企业文化理念等等。而且把风险管理与战略管理放在同等地位,每年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其评估对象既包括来自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又包括来自自然灾害、突发事故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还包括来自事业发展、经营管理和基础工作等方面的。对评估出的风险对象按照可能性和影响度两个方面,第一步先建立起一套规范、全面的预警系统,它包括防范和避免,建立应对预案和组织系统,进行模拟演习。随即通过收集和掌控信息进行多维度风险识别。然后是隔离风险危机,构筑防火墙,确立取舍原则,做好内部沟通,通过合理的人员调度,适时的决策模式,及时有效的媒体沟通,达到预期目的。最后,通过及时的善后处理,开展独立调查,诊断风险后遗症,进行体制变革,从根本上为防范和根除风险与危机提供安全保证。

 

  中国有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这句话用到企业风险管控上再适当不过了。可以说,我们对风险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同时对风险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风险管控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复锐咨询:培训部编辑


Hello! Welcome to Fu Rui! What can I do for help